安乐任氏早在明末清初就迁至洛阳。一百多年以来,数代潜心研制的十余种祖传特制的汤、膏、散中药,治愈了不计其数的痔瘘患者。先祖任文博,其子任尚德,两代人积40年之心血,摸索研制出治疗痔瘘的独特方剂“痔疮固肠汤”。
第四代传人任世祯,1939年毕业于中央国防医学院,后任武汉市第三人民医院肛肠科教授。1967年被评为武汉市十大杰出名医,并获名老中医的殊荣。他把祖创的秘方与西医方法结合,首次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痔瘘疾病,根据痔疮的不同类型,结合枯痔疔、枯痔油以及传统的结扎切除方法,大大提高了治愈率,并形成了任氏独特的“选料、配方、剂量、熬制、用法”等方面系统性的操作程序。
第五代传人任书桥。1960年随武汉市第三人民医院从医的叔父任世祯学习。历时六年回家乡从医,1974年被聘为安乐镇卫生院肛肠科医师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阅历的丰富,1979年,任书桥又走出家乡,开始寻求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来提高自己。在行医中,任书桥始终坚持一次治愈、永不复发的祖制目标;在实践中,他继承传统不保守,师承百家求创新。不求名利、不慕富贵使他得以集中精力,致力于痔瘘专科的研究。不畏困苦、敢于创新又成就了任书桥在痔瘘病痛的研究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。
1984年,任书桥回到安乐村开办起了任氏痔瘘专科医院。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,任书桥在祖先传统中药秘方的基础上,结合痔疮治疗收缩、固脱的中医理念,自创任氏纯中药制剂的注射疗法,这种注射疗法不仅副作用小,疼痛小,对于轻一点的痔疮只需注射一次就可治愈。同时又独创了任氏固肠汤、消痔散、化痔膏等十余种特效方剂,配合上注射疗法,加以辅助,效果更为可观。一不做结扎、切除,二不用过时的“枯痔油”注射,微创、无痛,并且随治随走,任书桥大夫的治瘘新法一时间传遍了十里八乡。
2005年,任书桥的儿子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学院,父子二人在07年正式注册“任氏痔瘘研究所”,边执医于“任氏痔瘘疼痛专科”,边从事任氏痔瘘临床和研究。任书桥多次到天津、北京、南京参加肛肠、疼痛学术交流及相关书籍编撰。并被聘为北京世康联医学科学院研究院,中卫联医学院研究院研究员,中国医师协会肛肠专业委员会会员。
百余年来,任氏祖先救死扶伤、施医舍药的良好医德,在当时的中原一带就享有盛名,有口皆碑。任书桥大夫也始终恪守重医德,求医术,广济百姓,安贫扶危、救死扶伤的人生信条。在这间小小的诊所,凭着济世救民的情怀,任书桥结合祖传的中医秘笈与最新的医学技术,创造了一个个妙手回春的人间奇迹。被患者冠以大医精诚、医德高尚、妙手回春等美名。曾有一位来自山东的患者。这位五十多岁的农民,家境十分贫寒。虽然在任书桥这里就治的医疗费用并不高,但患者仍然无力支付。任书桥就主动免除了他的一切医疗费用,无偿为他治疗。这位患者在任书桥的精心治疗下康复,随后又将同样患有痔疮的母亲也接了过来,任大夫不仅主动免除了医药费,还管吃管住,最后又掏出路费送他们回家。而这仅仅只是任氏痔瘘疼痛专科多年来行医行善中的沧海一粟。
安乐“任氏痔瘘疼痛专科”历经百年,传承中医文化,溶西医于互补。经过历代传人的潜心研制、数以万计临床实践,形成了自家独特的系统性诊疗理论和治疗方法及密方配剂,她以独特的文化魅力和神奇疗效吸引了众人的目光,实现救治成效的最大化、彻底化。然而,任书桥却有更大的希望与梦想,他希望将任氏这一独特的治疗方法更为广泛的传承和发扬,以便于更多痔疮患者摆脱病痛的困扰。
洛河之畔,大医精诚,无痔天下,造福苍生。